金蟬。也叫知了蟬殼這是“地蠶”。多年生,根莖橫走,肉質(zhì),肥大。莖具四槽。葉柄長1-4.5cm,輪傘花序腋生,4-6花,組成穗狀花序;花梗長約1mm,萼筒長4mm,齒5;花冠淡紫至紫藍色,亦有淡紅色,冠筒長約7mm,外面在上面被微柔毛,內(nèi)面近基部1/3處有水平向微柔毛環(huán),冠檐二唇形,上唇直伸,長圓狀卵圓形,外面被微柔毛,下唇水平開展,較廓卵圓形,外面被微柔毛,內(nèi)面在中部散布微柔毛,3裂,中裂片最大,側(cè)裂片卵圓形;雄蕊4,前對稍長,花絲絲狀,中部以下被微柔毛,花藥卵圓形;花柱絲狀,略超出雄蕊,先端相等2淺裂;花盤杯狀。小堅果黑色?;ㄆ?-5月。別名:土冬蟲草、白冬蟲草、白蟲草、肺癆草來源:唇形科水蘇屬植物地蠶Stachya geobombycis C. Y. Wu,以塊莖入藥。秋季采,洗凈鮮用或蒸熟曬干。性味:甘,平。功能主治:益腎潤肺,滋陰補血,清熱除煩。用于肺結(jié)核咳嗽,肺虛氣喘,吐血,盜汗,貧血,小兒疳積。用法用量:3~5錢,水煎服或燉豬瘦肉服。摘錄自: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6,地蠶草 中藥
【別名】土冬蟲草、白冬蟲草、白蟲草、肺癆草 【來源】唇形科水蘇屬植物地蠶Stachya geobombycis C. Y. Wu,以塊莖入藥。秋季采,洗凈鮮用或蒸熟曬干。 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甘,平。 【功能主治】益腎潤肺,滋陰補血,清熱除煩。用于肺結(jié)核咳嗽,肺虛氣喘,吐血,盜汗,貧血,小兒疳積。 【用法用量】3~5錢,水煎服或燉豬瘦肉服。 【摘錄】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 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因其根莖形似冬蟲夏草,故又名“土蟲草”,民間草藥醫(yī)則稱之“甘露兒”,《本草綱目》、《救荒本草》、《食物本草》等醫(yī)藥書籍上均有能治肺癆、心痛、風(fēng)熱感冒等癥的記載。有一些農(nóng)民誤作冬蟲夏草,除了因其根莖外形類似冬蟲夏草外,還因其根莖燉雞、燉鴨食用頗具滋補強身功效,而類似冬蟲夏草。 肉質(zhì),味甘,性平,無毒,不但可燉雞、燉鴨,而且還可腌制成醬菜,加工成蜜餞。在廣西云南,把稱為“地參”,加工成小包裝旅游消閑食品,頗受游客歡迎,銷量很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