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,国产欧美亚洲精品,国产免费小视频,国模在线

買正宗三七,就上三七通
當(dāng)前位置:首頁/常見問題> 神鬼妖狐記 田三七全文閱讀,神的記事本 小說 結(jié)局是什么啊

神鬼妖狐記 田三七全文閱讀,神的記事本 小說 結(jié)局是什么啊

神的記事本小說結(jié)局是什么啊漫畫三卷完結(jié),可以去的結(jié)局布卡漫畫看,結(jié)局是小說梅歐篇如果你只是問動漫之后的一小段:彩夏沒死,幾個月后從植物人狀態(tài)下醒來,但是很多事記不得了,包括男主的事。2,現(xiàn)代文閱讀150年前法國科幻小說先驅(qū)儒勒凡爾納在地……

1,神的記事本 小說 結(jié)局是什么啊

漫畫三卷完結(jié),可以去的結(jié)局布卡漫畫看,結(jié)局是小說梅歐篇
如果你只是問動漫之后的一小段:彩夏沒死,幾個月后從植物人狀態(tài)下醒來,但是很多事記不得了,包括男主的事。

2,現(xiàn)代文閱讀150年前法國科幻小說先驅(qū)儒勒凡爾納在地心游

http://www.benznet.cn/benz/education/kpdd/fanerna/dxyj/
海底兩萬里
就是地心游記啊

3,有本小說主人公叫冥天是個僵尸忘記叫什么名字了求書名

萬年古尸 作者:闞智狀態(tài):已完結(jié)類型:都市異能現(xiàn)代修真 小說主人公叫冥天是個僵尸 提到主角章節(jié) 冥天咬了咬牙 好 。 柔蓮輕點(diǎn)頭道 僵尸確實(shí)是沒有血液的,他們是異變的存在。
修真世界 方想著 自己去小說網(wǎng)找找 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。
萬年古尸 闞智

4,史記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全文

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是司馬遷所著《史記》中第七卷,是關(guān)于楚霸王項(xiàng)羽的本紀(jì),記錄了大澤鄉(xiāng)陳勝吳廣起義中涌現(xiàn)的一位英雄人物項(xiàng)羽的傳記。 文字太多,請查看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17181.htm
《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》是《史記》之中單獨(dú)寫項(xiàng)羽的一篇,描寫了項(xiàng)羽的一生。 在百度百科之中以收錄,地址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17181.htm

5,補(bǔ)鞋記閱讀答案

1、第一自然段為一段,第二、第三自然段為一段,第四自然段為一段。第一自然段敘述當(dāng)天自己拿媽媽的破皮鞋去修補(bǔ)的預(yù)約過程;第二、第三自然段敘述自己的愿望和行動,具有因果關(guān)系和陳述上的連貫性;第四自然段描寫事實(shí)的真相及我因此所受的感動與啟發(fā)。   2、第一自然段敘述當(dāng)天自己拿媽媽的破皮鞋去修補(bǔ)的預(yù)約過程。   3、一是說明自己對補(bǔ)鞋店的熟悉,二是說明補(bǔ)鞋店生意好,三是給人以真實(shí)、親切的感覺。   4、我捧著這雙鞋,仿佛看到老鞋匠顫抖的手正為我一針一線地修補(bǔ)皮鞋。   5、這不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嗎?(反問句);這是一種高尚的行為(陳述句)。   6、(2)

6,求鈷鉧譚記的原文以及翻譯

鈷鉧潭在西山西。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,抵山石,屈折東流;其顛委勢峻,蕩擊益暴,嚙其涯,故旁廣而中深,畢至石乃止。流沫成輪,然后徐行,其清而平者且十畝余,有樹環(huán)焉,有泉懸焉。   其上有居者,以余之亟游也,一旦款門來告曰:不勝官租、私券之委積,既芟山而更居,愿以潭上田貿(mào)財以緩禍。予樂而如其言。則崇其臺,延其,行其泉于高者而墜之潭,有聲潀然。尤與中秋觀月為宜,于以見天之高、氣之迥。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?非茲潭也歟? 鈷鉧潭,在西山的西面。鈷鉧潭水由冉水自南向北奔流如注,碰到山石阻隔,曲折向東流去;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勢峻急,撞擊更加激蕩,侵蝕鈷姆潭的潭岸邊,潭邊廣闊而中間水深,水流沖蕩到山石才停止。水流形成車輪般的漩渦,然后才緩緩而流。潭水清澈而平緩,而且十畝有余,鈷姆潭四周有樹木環(huán)繞,有瀑布垂懸而下。   山上有居住者,因我多次來游玩,剛一敲門就來告訴我:“(我因?yàn)椋o法負(fù)擔(dān)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債,(沒辦法),想在山上鋤草開荒,并愿意賣掉我潭上的田,暫時緩解一下債”。我很高興答應(yīng)了他的話。我就加高臺面,延伸欄桿,疏導(dǎo)高處的泉水使泉水墜落入潭中,發(fā)出了悅耳的聲音。特別是到了中秋時節(jié)賞月更為合宜,可以看到天空更高,視野更加遼遠(yuǎn)。   是什么使我樂于住在這夷人地區(qū)而忘掉故土?難道不是因?yàn)檫@鈷鉧潭?

7,93包青天中有哪幾段講鬼神妖狐傳說的

汗,樓主說的很全了。老版包有很濃的戲劇色彩,所以很多單元里都有一點(diǎn)半點(diǎn)的神異,動不動來陣陰風(fēng)啥的。大段建構(gòu)在鬼神傳說基礎(chǔ)上的單元已經(jīng)被列出來了,補(bǔ)幾個有神話色彩的: 貍貓換太子:最后一集,寇珠冤魂附身梅娘 紫金錘:錘子里有金甲神,應(yīng)該也算、 雷霆怒:也是最后,詭異的護(hù)國神宮宮主,中邪的展昭(雖然邪不到兩分鐘),以及被雷劈死的小王爺。。。。多么鬼神??!
還有三請鐘馗,包公斗鐘馗
貍貓換太子里面審郭槐的時候有寇珠的鬼魂 剩下的就沒了 我覺得陰陽判里面主要是神算 好像沒有鬼怪啊
貍貓換太子:最后一集,寇珠冤魂附身梅娘。 紫金錘:錘子里有金甲神。 雷霆怒:也是最后,詭異的護(hù)國神宮宮主,中邪的展昭(雖然邪不到兩分鐘),以及被雷劈死的小王爺。 《包青天》劇集簡介: 宋仁宗年間,開封府尹包拯,通稱包青天,為官清廉,為民伸冤,強(qiáng)調(diào)「人在做天在看」、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」不畏強(qiáng)權(quán),除惡務(wù)盡,較膾炙人口的單元有「秦香蓮」、「真假狀元」、「貍貓換太子」等。 金超群把包青天剛正一面詮釋很好,還加入一些的仁慈,特別凸顯青天也有七情六欲的一面,觀眾容易接受。這部劇集拍了幾百集,在各地均十分受歡迎,由黃安演唱的主題歌《新鴛鴦蝴蝶夢》也紅極一時…… 擴(kuò)展資料: 93版包青天共有41個故事具體如下: 第1-6集:怒鍘陳世美 第7-13集:貍貓換太子 第14-16集:烏盆奇案(烏盆記) 第17-20集:紅花計中計(紅花記) 第21-27集:擊鼓亂世情(三擊鼓) 第28-30集:鐵釘奇案(雙釘記) 第31-35集:真假狀元 第36-40集:古琴情怨(古琴怨) 第41-47集:大義滅親(鍘包勉) 第48-53集:雙"包"案(真假包公) 第54-58集:殺夫奇冤(秋娘) 第59-66集:屠龍記 第67-71集:孔雀膽 第72-75集:孿生劫 第76-80集:天倫劫 第81-83集:紫金錘 第84-90集:天下第一莊 第91-95集:刺殺(真假女婿) 第96-100集:血云幡傳奇 第101-105集:生死戀 第106-110集:尋親記 第111-115集:寸草心 第116-120集:踏雪尋梅 第121-125集:鴛鴦蝴蝶夢 第126-130集:青龍珠 第131-135集:狄青 第136-139集:鍘王爺 第140-145集:魚美人 第146-150集:報恩亭 第151-156集:九道本 第157-161集:雷霆怒 第162-166集:鍘龐昱 第167-172集:菩薩嶺 第173-179集:陰陽判 第180-185集:怒鍘龐太師(龐妃有喜) 第186-192集:孝子章洛 第193-198集:畫中話 第199-204集:貞節(jié)牌坊 第209-214集:乞丐王孫 第215-219集:五鼠鬧東京 參考資料:搜狗百科-包青天
還有 屠龍記

8,道藏全文

《道藏》為道教經(jīng)書之總集。今所見《道藏》,由文物出版社、上海書店、天津古籍出版社三家聯(lián)合,於1988年影印出版, 原書512函,以《千字文》編號,縮小之后,編為16開本36冊,為明代《正統(tǒng)道藏》、《萬歷續(xù)道藏》之合集,共收入各類道書1476種,5485卷?!墩y(tǒng)道藏》5305卷,由明朝第43代天師張宇初及其弟張宇清奉詔主持編修,刊成于明英宗正統(tǒng)十年(1445)?!度f歷續(xù)道藏》180卷,第50代天師張國祥奉詔編成于明神宗萬歷三十五年(1607) 。 《道藏》內(nèi)容龐雜,卷帙浩繁。其中有大批道教經(jīng)典、論集、科戒、符圖、法術(shù)、齋儀、贊頌、宮觀山志、神仙譜錄和道教人物傳記等等,是研究道教教義及其歷史的百科全書。此外還收入諸子百家著作,其中有些是《道藏》之外已經(jīng)失傳的古籍,可供研究古代學(xué)術(shù)思想者參考?!兜啦亍分羞€有不少有關(guān)中國古代科學(xué)技術(shù)的著作,是研究中國古代醫(yī)藥學(xué)、養(yǎng)生學(xué)、化學(xué)、天文學(xué)、歷法、氣功、內(nèi)外丹、人體科學(xué)等的重要史料。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對中國科學(xué)技術(shù)史的研究,其中大部分材料就來自《道藏》。 《道藏》中的各種典籍,按三洞四輔十二類的分類方法編排。三洞即洞真部、洞玄部、洞神部;四輔即太玄部、太平部、太清部、正一部;十二類為本文類、神符類、玉訣類、靈圖類、譜錄類、戒律類、威儀類、方法類、眾術(shù)類、記傳類、贊頌類、章表類。 道藏目錄 道藏,道教經(jīng)籍的總集。 歷史上,自南北朝以來各朝代都有人整理道教經(jīng)書,編寫道經(jīng)書目。陸修靜稍后,有孟法師、陶弘景等人編寫道經(jīng)目錄。隋唐有更多人做這項(xiàng)工作。唐玄宗崇信道教,曾專門派人搜訪道經(jīng),編寫成歷史上第一部《道藏》,派人抄寫、流傳。安史之亂時,朝廷收藏的道經(jīng)毀于戰(zhàn)火。宋朝為修編《道藏》作出了重大貢獻(xiàn)。宋太宗命令徐鉉等人校正道經(jīng)。后來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初年,讓王欽若主持《道藏》的整理工作。不久,又讓張君房修編《大宋天宮寶藏》。張又挑其中重要道經(jīng)編成《云笈七簽》。宋徽宗曾經(jīng)命令重新校理《道藏》,不久又雕版印刷《政和萬壽道藏》,它是歷史上第一部全部刊印的《道藏》。 金元時期,孫時道花了幾年時間,搜訪道經(jīng),對已有殘缺的《政和萬壽道藏》進(jìn)行增補(bǔ),刊行了《大金玄都寶藏》。公元1244年,道士宋德方在蒙古皇室的支持下搜羅道經(jīng),編成并刊行《玄都寶藏》。據(jù)稱有7800卷。元朝兩次焚燒《道藏》,加上元末天下大亂,《道藏》經(jīng)版沒有能夠完整保存下來。 明代,第43代正一天師張宇初等人受朝廷之命負(fù)責(zé)編修事宜。張宇初死后,由他的弟弟第44代天師張宇清繼續(xù)負(fù)責(zé)。直到明英宗正統(tǒng)十年(1445)終于完成《正統(tǒng)道藏》的印刷刊行。明神宗萬歷三十五年(公元1607年),第50代正一天師張國祥又受命編成《續(xù)道藏》。這兩部經(jīng)書加起來共有道書約1500種,5485卷,分裝為512函,每函按《千字文》順序編號,即今天所說的《正統(tǒng)道藏》。 《道藏》的內(nèi)容十分龐雜,篇卷數(shù)量很大,既有大批道孝的經(jīng)典、丹經(jīng)、符箓、戒律以及神仙人物傳記、宮觀山志等等,又有儒家和諸子百家著作上百種,還收入不少有關(guān)中國古代科學(xué)技術(shù)的著作,如醫(yī)藥學(xué)著和天文歷法著作等等。 明以后重要的道教叢書主要有三種:《道藏續(xù)編》《道藏輯要》《道藏精華錄》。《道藏續(xù)編》由清閔一德編成,多收清人著作?!兜澜梯嬕酚傻朗颗矶ㄇ缶幊桑盏罆?00種?!兜啦鼐A錄》由宋一子輯成,有一部分是清朝和民國初年的著作 序號 頁碼 經(jīng)名 分類 卷數(shù) 作者 1 1*1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六十一卷 2 1*417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(jīng)直音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3 1*425 元始說先天道德經(jīng)注解 洞真部本文類 五卷 李嘉謀注 4 1*452 無上內(nèi)秘真藏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十卷 5 1*496 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真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五卷 6 1*512 上清大洞真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六卷 7 1*556 大洞玉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二卷 8 1*576 太上三十六部真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六卷 9 1*608 太上一乘??罩遣亟?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十卷 10 1*695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三卷 11 1*709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(jīng)(校正本) 洞真部本文類 三卷 12 1*745 高上玉皇本行經(jīng)髓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13 1*748 高上玉皇心印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14 1*748 高上玉皇胎息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15 1*749 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16 1*758 九天應(yīng)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17 1*762 太上說朝天謝雷真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18 1*768 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19 1*772 太上升玄消災(zāi)護(hù)命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20 1*773 三光注齡資福延壽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21 1*773 太上長生延壽集福德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22 1*774 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三卷 23 1*799 太上諸天靈書度命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24 1*806 元始天尊說升天得道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25 1*806 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26 1*808 太上九天延祥滌惡四圣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27 1*812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28 1*815 元始天尊說梓童帝君應(yīng)驗(yàn)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29 1*816 元始天尊說梓童帝君本愿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30 1*820 元始八威龍文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31 1*821 黃帝陰符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32 1*822 混元陽符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33 1*822 上清黃氣陽精三道順行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34 1*832 太上開明天地本真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35 1*833 太上玄都妙本清靜身心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36 1*835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三卷 37 1*845 元始天尊說變化空洞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38 1*851 太上升玄三一融神變化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二卷 39 1*855 太上導(dǎo)引三光九變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40 1*858 太上導(dǎo)引三光寶真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41 1*860 太上修真體元妙道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42 1*867 玉清元始玄黃九光真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43 1*868 元始天尊說十一曜大消災(zāi)神咒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44 1*870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45 1*872 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斗本生真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46 1*873 太乙元真保命長生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47 1*874 太上元始天尊證果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48 1*874 太上元始天尊說續(xù)命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49 1*874 洞真太極北帝紫微神咒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50 1*878 太上說六甲直符保胎護(hù)命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51 1*881 太上元始天尊說大雨龍王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52 1*882 太上護(hù)國祈魚消魔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53 1*883 太上洞淵北帝天蓬消災(zāi)神咒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54 1*886 太上洞淵辭瘟神咒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55 1*886 高上太霄兩瑯書瓊文帝章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56 1*896 太上玉佩金當(dāng)太極金書上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57 1*905 上方天尊說真元通仙道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58 2*1 無上大乘要訣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59 2*4 元始洞真決疑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60 2*10 元始天尊說玄微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61 2*12 太上洞真玄門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62 2*24 元始天王歡樂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63 2*29 玉清胎元內(nèi)養(yǎng)真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64 2*30 玉清無上內(nèi)景真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65 2*30 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66 2*31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67 2*33 太上元始天尊說消殄蟲蝗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68 2*34 太上安鎮(zhèn)九壘龍神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69 2*34 太上洞真安歸龜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70 2*35 太上元始天尊說金光明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71 2*36 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72 2*36 元始天尊濟(jì)度血湖真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三卷 73 2*41 元始天尊說豐都滅罪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74 2*42 太上說九幽拔罪心印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75 2*42 元始天尊說甘露升天神咒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76 2*43 元始天尊說功德法食往生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77 2*45 太上玉華洞章拔亡度世升仙妙經(jīng)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卷 78 2*48 太上三洞神咒 洞真部本文類 一十二卷 79 2*142 三洞神符記 洞真部神符類 一卷 80 2*150 云篆度人妙經(jīng) 洞真部神符類 一卷 81 2*162 洞真太微黃書天帝君石景金陽素經(jīng) 洞真部神符類 一卷 82 2*166 上清洞真元經(jīng)五籍符 洞真部神符類 一卷 83 2*167 白羽黑翮靈飛玉符 洞真部神符類 一卷 84 2*169 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 洞真部神符類 一卷 85 2*177 太上洞真經(jīng)洞章符 洞真部神符類 一卷 86 2*180 太上秘法鎮(zhèn)宅靈符 洞真部神符類 一卷 87 2*187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(jīng)四注(附釋音) 洞真部玉訣類 四卷 嚴(yán)東、薛幽棲、李少微、成玄英注,陳景元集注 88 2*250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三卷 青元真人注、清河老人頌、郭岡鳳參校并贊 89 2*292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(jīng)通義 洞真部玉訣類 四卷 張宇初注 90 2*332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(jīng)內(nèi)義 洞真部玉訣類 五卷 肖應(yīng)叟注(內(nèi)義丹旨綱目舉要一卷) 91 2*392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三卷 陳觀吾注 92 2*440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(jīng) 洞真部玉訣類 三卷 薛季昭注解 93 2*469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(jīng)法 洞真部玉訣類 五卷 陳椿榮集注 94 2*519 洞玄靈寶度人經(jīng)大梵隱語疏義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95 2*527 洞玄靈寶無量度人經(jīng)訣音義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張萬福編 96 2*530 真藏經(jīng)要訣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97 2*532 太上靈寶諸天內(nèi)音自然玉字 洞真部玉訣類 四卷 98 2*564 諸天靈寶度命妙經(jīng)疏義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99 2*569 九天應(yīng)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(jīng)集注 洞真部玉訣類 二卷 100 2*588 太上升玄說消災(zāi)護(hù)命妙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混然子注 101 2*592 太上升玄消災(zāi)護(hù)命妙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李道純注 102 2*593 元始天尊說太古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長筌子注 103 2*597 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(jīng) 洞真部玉訣類 十卷 衛(wèi)琪注 104 2*705 玉清大洞真經(jīng)玉訣音義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陳景元撰 105 2*711 太上大通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李道純注 106 2*712 太上赤文洞古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長筌子注 107 2*714 無上赤文洞古真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李道純注 108 2*716 黃帝陰符經(jīng)集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伊尹、太公、范蠡、鬼谷子、諸葛亮、張良、李筌 109 2*721 黃帝陰符經(jīng)講義 洞真部玉訣類 四卷 夏元鼎撰 110 2*736 黃帝陰符經(jīng)疏 洞真部玉訣類 三卷 少室山李筌疏 111 2*746 黃帝陰符經(jīng)集解 洞真部玉訣類 三卷 112 2*755 黃帝陰符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張果 113 2*759 黃帝陰符經(jīng)解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騫昌辰撰 114 2*766 黃帝陰符經(jīng)注解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任照一注 115 2*773 黃帝陰符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黃居真注 116 2*777 黃帝陰符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沈亞夫注 117 2*779 黃帝陰符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蔡氏注 118 2*782 黃帝陰符經(jīng)解義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蕭真宰撰 119 2*789 陰符經(jīng)三皇玉訣 洞真部玉訣類 三卷 軒轅黃帝制 120 2*799 黃帝陰符經(jīng)心法 洞真部玉訣類 三卷 胥元一注 121 2*809 黃帝陰符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二卷 唐淳注 122 2*817 黃帝陰符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劉處玄注 123 2*823 黃帝陰符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侯善淵注 124 2*826 黃帝陰符經(jīng)注解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鄒欣注 125 2*829 黃帝陰符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俞琰注 126 2*833 黃帝陰符經(jīng)夾頌解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三卷 王道淵注 127 2*845 黃帝陰符經(jīng)集解 洞真部玉訣類 三卷 袁淑真注 128 2*855 太上求仙定錄尺素真訣玉文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129 2*865 太霄瑯書瓊文帝章訣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130 2*868 胎息經(jīng)旨 洞真部玉訣類 三書同卷 幻真先生注 131 2*869 胎息秘要歌訣 洞真部玉訣類 三書同卷 132 2*871 太清真人絡(luò)命訣 洞真部玉訣類 三書同卷 133 2*874 太上洞房內(nèi)經(jīng)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134 2*878 陰真君還丹歌注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陳摶注 135 2*881 崔公入藥鏡注解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王道淵注 136 2*887 呂純陽真人沁園春丹詞注解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俞琰注 137 2*890 青天歌注釋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王道淵注 138 2*893 學(xué)仙辨真訣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張無夢撰 139 2*895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經(jīng)訣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140 2*897 上清握中訣 洞真部玉訣類 三卷 141 2*910 紫陽真人悟真篇注疏 洞真部玉訣類 八卷 張伯端撰、翁葆光注、戴起宗疏 142 2*986 紫陽真人悟真篇三注 洞真部玉訣類 五卷 薛道光、陸墅、陳致虛注 143 2*1019 紫陽真人悟真直指詳說三乘秘要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144 2*1030 紫陽真人悟真拾疑 洞真部玉訣類 一卷 翁葆光述 145 3*1 悟真篇注釋 洞真部玉訣類 三卷 翁葆光注 146 3*32 紫陽真人悟真篇講義 洞真部玉訣類 七卷 夏元鼎撰 147 3*62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(jīng)符圖 洞真部靈圖類 三卷 148 3*88 無量度人上品妙經(jīng)旁通圖(存中下卷) 洞真部靈圖類 三卷 劉元道編 149 3*93 修真太極混元圖 洞真部靈圖類 一卷 蕭道存撰 150 3*99 修真太極 混元指玄圖 洞真部靈圖類 一卷 151 3*102 金液還丹印證圖 洞真部靈圖類 一卷 龍眉子撰 152 3*110 修真歷驗(yàn)鈔圖 洞真部靈圖類 一卷 153 3*116 龍虎手鋻圖 洞真部靈圖類 一卷 154 3*118 上清太玄九陽圖 洞真部靈圖類 一卷 侯善淵注 155 3*122 三才定位圖 洞真部靈圖類 一卷 156 3*128 上清洞真九宮紫房圖 洞真部靈圖類 一卷 157 3*130 周易圖 洞真部靈圖類 三卷 158 3*165 大易象數(shù)鉤沉圖 洞真部靈圖類 三卷 楊甲編撰 159 3*201 易數(shù)鉤隱圖 洞真部靈圖類 三卷 劉牧撰 160 3*217 易數(shù)鉤隱圖遺論九事 洞真部靈圖類 一卷 劉牧撰 161 3*322 易象圖說(內(nèi)外篇) 洞真部靈圖類 六卷 張理撰 162 3*257 玄元十子圖 洞真部靈圖類 一卷 趙孟眺作 163 3*626 上清三尊譜錄 洞真部譜錄類 一卷 164 3*266 靈寶自然九天生神三寶大有金書 洞真部譜錄類 一卷 165 3*269 元始上真眾仙記 洞真部譜錄類 一卷 166 3*272 洞玄靈寶真靈位業(yè)圖 洞真部譜錄類 一卷 陶弘景編,閭丘方遠(yuǎn)校訂 167 3*282 元始高上玉檢大錄 洞真部譜錄類 一卷 168 2*286 清河內(nèi)傳 洞真部譜錄類 一卷 169 3*292 梓潼帝君化書 洞真部譜錄類 四卷 170 3*326 清微仙譜 洞真部譜錄類 一卷 黃舜申傳,陳采編 171 3*332 三茅真君加封事典 洞真部譜錄類 二卷 張大淳編 172 3*343 金蓮正宗記 洞真部譜錄類 五卷 樗櫟道人著 173 3*365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 洞真部譜錄類 一卷 劉天素,謝西蟾撰 174 3*380 七真年譜 洞真部譜錄類 一卷 李道謙編 175 3*387 玄風(fēng)慶會錄 洞真部譜錄類 一卷 移剌楚材編 176 3*391 太上洞真智慧上品大戒 洞真部戒律類 一卷 177 3*396 三洞眾戒文 洞真部戒律類 二卷 張萬福編 178 3*402 太微靈書紫文仙忌上經(jīng) 洞真部戒律類 一卷 179 3*403 虛皇天尊初真十戒文 洞真部戒律類 一卷 180 3*406 太上九真妙戒金錄度命拔罪妙經(jīng) 洞真部戒律類 一卷 181 3*409 太上十二品飛天法輪勸戒妙經(jīng) 洞真部戒律類 一卷 原題太極真人傳左仙翁 182 3*412 太極真人說二十四門戒經(jīng) 洞真部戒律類 一卷 183 3*415 太真玉帝四極明科經(jīng) 洞真部戒律類 五卷 184 3*444 赤松子中誡經(jīng) 洞真部戒律類 一卷 185 3*449 太微仙君功過格 洞真部戒律類 一卷 186 3*453 太清五十八愿文 洞真部戒律類 一卷 187 3*456 玄都律文 洞真部戒律類 一卷 188 3*463 太上靈寶朝天謝罪大懺 洞真部威儀類 十卷 189 3*510 太上玉清謝罪登真寶懺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190 3*512 太上上清禳災(zāi)延壽寶懺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191 3*514 太上太清拔罪升天寶懺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192 3*516 玉皇宥罪錫福寶懺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原題雷霆猛吏都督辛漢臣著 193 3*524 高上玉皇滿愿寶懺 洞真部威儀類 十卷 194 3*549 九天應(yīng)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懺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195 3*552 雷霆玉樞宥罪法懺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196 3*555 玉皇十七慈光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197 3*562 上清十一大曜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198 3*565 南斗延壽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199 3*567 北斗七元星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00 3*569 北斗本命延壽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01 3*570 三官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02 3*572 玄帝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03 3*573 九天三茅司命仙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04 3*575 萬靈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05 3*576 五顯靈觀大帝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06 3*578 土司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07 3*581 東廚司命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08 3*582 正一殟司辟毒神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09 3*584 離明瑞相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10 3*586 黃錄九陽梵炁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11 3*590 黃錄九厄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12 3*591 黃錄破獄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13 3*594 黃錄五苦輪燈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14 3*596 地府十王拔度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15 3*600 上清天寶齋初夜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16 3*603 太乙火府奏告祈禳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17 3*609 清微玄樞奏告儀 洞真部威儀類 一卷 218 3*613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(jīng)大法 洞真部方法類 七十二卷 219 4*1 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洞真部方法類 三十卷 路時中編 220 4*122 無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內(nèi)景玉書 洞真部方法類 二卷 221 4*135 清微神烈秘法 洞真部方法類 二卷 222 4*513 清微元降大法 洞真部方法類 二十五卷 223 4*282 清微齋法 洞真部方法類 二卷 224 4*311 太上九要心印妙經(jīng)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張果述 225 4*314 紫元君授道傳心法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26 4*317 真龍虎九仙經(jīng)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羅公遠(yuǎn),葉靜能注 227 4*321 龍壺中丹訣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28 4*324 九還七返龍虎金丹析理真訣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程昭撰 229 4*327 諸真論還丹訣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30 4*328 真一金丹訣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31 4*331 還丹秘訣養(yǎng)赤子神方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許明道撰 232 4*333 還丹眾仙論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楊在編 233 4*342 修丹妙用至理論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34 4*345 丹經(jīng)極論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35 4*349 金晶論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36 4*351 還丹現(xiàn)妙通幽集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潛真子述 237 4*354 元陽子金液集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` 元陽子撰 238 4*359 還丹金液歌注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39 4*362 玉清玉笥青華秘文金寶鍊丹訣 洞真部方法類 三卷 張伯端撰 240 4*378 碧虛子親傳直指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碧虛子撰 241 4*382 紙舟先生全真直指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金月巌編 黃公望傳 242 4*384 陳虛白規(guī)中指南 洞真部方法類 二卷 陳沖素撰 243 4*391 太丹直指 洞真部方法類 二卷 丘處機(jī)撰 244 4*404 玉溪子丹經(jīng)指要 洞真部方法類 三卷 李簡易撰 245 4*422 西山群仙會真記 洞真部方法類 五卷 施肩吾撰,李竦 編 246 4*442 會真集 洞真部方法類 五卷 王吉昌撰 247 4*467 啟真集 洞真部方法類 三卷 劉志淵撰 248 4*482 中和集 洞真部方法類 六卷 李道純撰 黎志頤編 249 4*524 三天易髓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李道純撰 王道淵校正 250 4*528 全真集玄秘要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李道純撰 251 4*534 谷神篇 洞真部方法類 二卷 林轅撰 252 4*548 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(jīng)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53 4*551 大洞金華玉經(jīng)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54 4*555 太微靈書紫文瑯玕華丹神真上經(jīng)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55 4*557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經(jīng)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56 4*561 洞真太微黃書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57 4*563 太玄八景箓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58 4*578 陶真人內(nèi)丹賦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陶植撰 259 4*584 擒玄賦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60 4*587 金丹賦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馬蒞昭注 261 4*603 谷神賦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趙大信注 262 4*605 修真十書雜著指玄篇 洞真部方法類 八卷 263 4*633 修真十書金丹大成集 洞真部方法類 五卷 264 4*656 修真十書鐘呂傳道集 洞真部方法類 三卷 265 4*682 修真十書雜著捷徑 洞真部方法類 九卷 266 4*711 修真十書悟真篇 洞真部方法類 五卷 267 4*750 修真十書玉隆集 洞真部方法類 六卷 268 4*772 修真十書上清集 洞真部方法類 八卷 269 4*797 修真十書武夷集 洞真部方法類 八卷 270 4*822 修真十書盤山語錄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71 4*835 修真十書黃庭內(nèi)景五藏六府圖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72 4*844 修真十書黃庭內(nèi)景玉經(jīng)注 洞真部方法類 三卷 273 4*869 修真十書黃庭外景玉經(jīng)注 洞真部方法類 三卷 274 4*879 真氣還元銘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強(qiáng)名子注 275 4*885 還丹歌訣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元陽子編 276 4*893 金液還丹百問訣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李光玄撰 277 4*903 上乘修真三要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圓明老人述 278 4*912 乾元子三始論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279 4*913 至真子龍虎大丹詩 洞真部方法類 一卷 周方撰 280 4*916 破迷正道歌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281 4*918 太玄郎然子進(jìn)道詩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劉希岳撰 282 4*921 了明篇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宋先生述 毛日新編 283 4*926 明道篇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王惟一撰 284 4*932 真仙秘傳火候法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285 4*935 三極至命荃蹄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王慶升撰 286 4*947 析疑指迷論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牛道淳撰 287 4*953 修真精義雜論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司馬承禎撰 288 4*961 清微丹訣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289 4*965 先天金丹大道玄奧口訣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霍濟(jì)之撰 290 4*969 金液大丹口訣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鄭德安撰 291 4*973 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訣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金月巌編 黃公望傳 292 4*979 黃帝宅經(jīng)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二卷 293 4*985 黃帝龍首經(jīng)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二卷 294 4*1002 黃帝金匣玉衡經(jīng)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295 5*1 黃帝授三子玄女經(jīng)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296 5*2 太上登真三矯靈應(yīng)經(jīng)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297 5*4 通占大象歷星經(jīng)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二卷 298 5*22 靈臺經(jīng)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299 5*29 秤星靈臺秘要經(jīng) 洞真部眾術(shù)類 一卷 300 5*32 廣黃帝本行記 洞真部記傳類 一卷 王瓘撰 301 5*36 穆天子傳 洞真部記傳類 六卷 郭璞注 302 5*47 漢武帝內(nèi)傳 洞真部記傳類 一卷 303 5*58 漢武帝外傳 洞真部記傳類 一卷 304 5*64 列仙傳 洞真部記傳類 二卷 原題劉向撰 305 5*77 續(xù)仙傳 洞真部記傳類 三卷 沈汾撰 306 5*99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 洞真部記傳類 五十三卷 趙道一編撰 307 5*414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(xù)篇 洞真部記傳類 五卷 趙道一編撰 308 5*448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后篇 洞真部記傳類 六卷 趙道一編撰 309 5*489 疑仙傳 洞真部記傳類 一卷 隱夫玉簡撰 310 5*499 華陽陶隱居內(nèi)傳 洞真部記傳類 三卷 賈嵩撰 311 5*513 桓真人升仙記 洞真部記傳類 一卷
為您推薦
Copyright© 2005-2022   www.guttyinc.com 版權(quán)所有 【內(nèi)容整理自網(wǎng)絡(luò),若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刪除】 滇ICP備19000309號-2

服務(wù)熱線:192-7871-9469 (微信同號,注明來源) 網(wǎng)址:www.guttyinc.com